- · 又变轨了,嫦娥五号奔月跟“姐姐们”有何不同?[11/26]
- · 政策发力,等一等智能时代的“慢行者”[11/25]
- · 关爱“银发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可以这样“亲情”代办[11/25]
- ·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河湖海湾保护要突出“一河一策”“一湾一策”[11/25]
- · 辛识平: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11/25]
- · 第二批国家示范区名单公示——全域旅游“朋友圈”扩容了[11/26]
- · 向家庭暴力说“不”! 全国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5749份[11/25]
-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从国外“进口”?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权威回应来了[11/25]
为了规范学术论文及体例和格式,本刊对论文投稿作以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范畴,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内容应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领域。
2、投稿论文须未曾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出版物或网站刊登和发表,本刊严禁 ...
一、基本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范畴,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内容应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领域。
2、投稿论文须未曾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出版物或网站刊登和发表,本刊严禁 ...
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的环境特点及制度走向
作者: 徐艺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互联网 用户隐私 分情况 分散化 平台责任
摘要: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在舆论和立法层面一直备受关注,它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生态的影响息息相关。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价值二元性,信息在互联网上的集中存储成为隐私泄漏的隐患所在,平台功能的特殊性要求平台承担相应责任。面对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分情况对待、数据存储分散化、平台责任合理化”的保护模式正在形成,代表着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的制度走向。
上一篇:网络思想市场的失灵与法律规制
下一篇:媒体导向下刑法修正的异化与回归